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5-30 16:04:06

看懂《天道》,从新认识自己(二)

如果说《天道》不仅可以启迪人的觉悟,振憾人的灵魂,引发人的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重新认识自己呢?
一部好剧就像是一部绝世的武林秘籍,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不同的思维认知。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武侠剧《侠客行》,里面的侠客岛里有一套武学秘籍,所有的武林高手都能够从中、根据自己的悟性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或多或少。我想,如果放到现代,就应该是这部《天道》电视剧吧!
我们通过观察剧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以及他们所不断变化的人性和命运,从而发现人生的不同思维认识能力、和他们不同的心性所产生的不同命运规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djlov3jqje4.jpg
上一篇讲了:“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认知能力可以决定他的人生高度,那么他内在的心性和他外在的性格、就决定了他命运最终会处在这个高点和人生低点的俱体位置。”那么,如何可以将自己的思维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或有所改善?同样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的讲述了“单一的初极思维认知方式”,而这一篇文章,我们将重点讲述:双维可换位思维认知方式。
双维可换位思维认知方式,他们俱备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可以兼顾自己并理解他人,俱备一定高度的情商、和快速看破事物表面的思维本能。他们会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参照体系,来帮助自己做出比较理性的思维判断。以此可以看出,一个人若想要从“单一的初极思维认知方式”向“双维可换位思维认知方式”过渡,必须要有:凡事以他人之想去思考,为他人着想为根基,方能日积月累,成就因果。当然,如果你的悟性高,本来如此,或者说文化水平高,立竿见影,就另当别论了。他们的特点是,我不同意你,但我尊重你,我若认可你,会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相信你。这种人在社会上的财富积累大部分已经超出一部分人,如果要以阶层来划分,他们已脱离了劳苦大众。如果以佛语来描述,他们已经从“看山是山”的阶段,进入到“看山不是山”的初极阶段。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pzzfnwnhlbq.jpg
下面我们找到剧中在这个思维阶层的重点人物:叶晓明和欧阳雪,看看在相同的思维阶层上,由于人性的不同作用,出现的不同命运规律。
我们先看叶晓明,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叶晓明:“世俗中的聪明人,现实中的失败者。”如果只用四个字来形容他在剧中的所有表现,那么“精明强干”再合适不过了。这里为什么说他是“强干”而不是“能干”?因为他在办事能力上的确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超出了一般的“能干”。而一个很优秀的人为什么结局会一无所获,这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本身的格局太小,一下子到来的财富并没有拔高拉大他的人生格局,他的格局仍然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工商户状态,没有真正的信赖和合作意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叶晓明本身也是“弱势文化”产物的代表。那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弱势文化”?剧中丁元英说:“弱势文化因为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也就是大部分都认为对的“世俗文化”,即世俗观念和世俗观念所包含的一切技术、制度和文化。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nymbb3hal15.jpg
因而从“弱势文化”这个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什么社会上80%的人只能掌握了社会上20%的财富,而这80%的人还仍在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这也就决定了叶晓明始终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在世俗观念中,林雨峰是“发烧友”心中的英雄,同样,也是叶晓明心中的英雄,“林雨峰是英雄”这个观念已深深的印在了叶晓明的心里。这就决定了他最后的判断错误。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xakiipvpjci.jpg
至于叶晓明的聪明,我们看本剧中有几个重点细节:1,叶晓明第一次到丁元英家单凭音响就可以看出丁元英是高人,并借机向丁元英借唱片拉关系,同时也判断出芮小丹和丁元英只是熟人,更能判断出她不知道丁元英已经困难到变卖唱片了。2,在冯世杰故意“为难”丁元英、并有意接近丁元英时,叶晓明的各种表现、以及在最后还在冯世杰的背后推了他一下,可以看出,这整个“阴谋”,叶晓明是背后的策划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dnxclqdmqbh.jpg
3,在音响机柜款式上,叶晓明慧眼独到,把丁元英的设计图和高档机柜相融合,做出最难做的高档机柜。4,在剧中的北京音响展会的前一天,当叶晓明得知丁元英要所有的人和两辆车都开回去的时候,叶晓明瞬间就分析到了丁元英的真实用意,以此可以看到叶晓明的聪明绝顶,但个人的聪明如果脱离了团队的相互信任,就将与智慧背道而驰。这是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igbsrogw1aw.jpg
我们再来看欧阳雪,和芮小丹自小是邻居,和芮小丹一样,自小父母离异。不同的是,芮小丹是父母离异后被抢着要,而欧阳雪的父母,都嫌她是累赘。她的母亲在离婚后就没了音讯,父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她其实就像一个没有人要的孤儿一样。但这样的家庭情况并没有让欧阳雪在那个年代堕落,反而锻炼了她强大的内心。欧阳雪坠学后从摆地摊卖馄饨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可以开酒店,但没有钱,这时芮小丹就帮了她,这也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这里先不说欧阳雪的酒店成功是靠运气还是靠努力亦或是聪明,先看她剧中的表现。1,在剧中冯世杰有意向芮小丹拉近关系的过程中,冯世杰请芮小丹摘苹果,其中欧阳雪一眼就看穿了其中深意。以此可以看出欧阳雪的聪明之一。2,当欧阳雪把股票赎回后,面对赚到的117万,并没有表现出贪婪,而是和芮小丹谈了里面的情况后,说这辈子再也不会买股票了。这也正是欧阳雪通过他人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聪明所在。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iv4zesorvxq.jpg
3,在格律诗被乐圣起诉后,叶晓明等人想让欧阳雪和他一起去道歉,我们看欧阳雪对事件的分析:“如果一定要道歉,只能按照商业摩擦的不愉快道歉,性质是私下调解、协商,不能按照违法道歉,是不是违法那得法院说了算。如果乐圣不是想置咱们格律诗于死地,我想这个结果他们应该可以接受。如果乐圣公司非要把格律诗置于死地的话,道歉和礼金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就等于格律诗自己承认了不正当竞争,那时候会死得更快。”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欧阳雪的处事冷静和智慧。4,剧中在欧阳雪独自冷静分析了、叶晓明等人收到了法院的起诉书后所做的种种,判断出了可能会出现的“她与这三位股东已走不远了”。一个人能够清晰看到即将发生的事,这就是双维可换位思维方式的认知能力。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u43avavhhm5.jpg
但是,在本剧的最后,叶晓明失去了格律诗的全部股权,不知了去向。可能会悔悟人生,可能是一如既往,也可能随波逐流了。而我们来看欧阳雪的最后,得到了格律诗公司29%的股份,不用自己去管,自己还可以专心经营自己的饭店。以公司有2—3年的快速发展,相必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由此,让我们再一次引用剧中丁元英评论叶晓明的话:“叶晓明是个聪明人,但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或不聪明那是不够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gkdkc3q3y1q.jpg
那么相同思维能力的两个人,为何命运的安排却是如此的不近相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如果格律诗没有“乐圣”事件的助推,到底能够走多远?叶晓明又能走多远?
从《天道》剧情我们可以分析到,当时的时间应该是90年代末,国内音响市场已经接近了快速发展的尾声、进入到了成熟阶段。也就是说,市场留给格律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最多是十年。如果没有“乐圣”事件,格律诗的最终结局、也只会像叶晓明以前的“雅风”音响店的结局一样。只要这股流行的风一直会刮,就会让每个人都挣一些钱,但不会有大的成就。就如同平常的一个小厂商,小公司一样,只要风口过后,只会留下苦苦支撑,什么时候倒下、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正是叶晓明的格局所在,再远再大的,他即看不到,也容不下。因此人们常说: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事业才会有多大!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45gnn5fgadl.jpg
本剧中,叶晓明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之后说的话,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最终结局:“人是咱古城的人,钱是咱古城的钱,他丁哥呢还是没出一分钱,这真要是按丁哥所说的去做?做砸了谁担责任呢?现在倒成了他光脚咱穿鞋了,玩得真高!”从这几话中我们看到了叶晓明的猜忌和不满,同时也看到了他格局之小和智慧的欠缺。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一个人还要怀疑他、是为不明智;用一个自己设防想法求着帮忙的贵人,还要去怀疑,是为不道德;用一个比自己能耐大的人,却要在内心把他放在自己的对立面,真可谓是愚蠢至极。至于为什么说他在心里把丁元英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我们可以看最后一次和刘冰通话中他的一句回话:“咱们跟人家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因此,故事的开头往往预示着结尾;人生的开始也将预示着命运的最终结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rzuwsnpsyqc.jpg
在格律诗公司的不断发展中,叶晓明发现丁元英的所有决策都与自己所想格格不入,以他心中所想,就是想找个人为自己投资,然后凭自己的能耐在可以赚钱的时候抓紧赚点钱,到了最后有危险的时候再甩给那个人。而他自以为他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人,所以,他看不到丁元英的大手笔,只是以为丁元英在为自己做秀。这不正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终于在北京音响节前一天,叶晓明嗅到了他所以为的危险,和丁元英决裂了,在他的“自以为”中:他怎能是他心中英雄的对手呢?这便是标准世俗的“自以为是”。我们普通人判断问题,并不能从思维逻辑上全面判断,而是在自我的观念中、只是以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片面的发现并判断问题。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认知的局限性,从而使判断失误。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nnvxn1ju3vn.jpg
剧中的叶晓明,怀疑帮自己的贵人也无所谓,自己判断错了还无所谓。只要自己有一颗担当之心,用王阳明的话说:只要去除得失之心,拥有是非之心。那么,他依然不会丢失格律诗的股权。只是,他在格律诗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逃避,一个逃避的人是懦弱的,一个逃避的人更是自私的。用剧中欧阳雪的话说是:“不能承担风险还偏要来太凑热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owkwhljq3uz.jpg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这是剧中的原话。而实际生活中,我们谁又能真正知道自己呢?如果:我与我无关,我在我之外;方能知道我是我,我才能不是原来的我。而如果?我就是叶晓明,甚至说我就是刘冰,而以真我看假我,是否可以从中看到真的我?从而改变原来的我呢?————我们需要思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xmhuxopfd5r.jpg
我们再看欧阳雪,从始到终对丁元英的信任从不动摇。在格律诗面临困境、自己最无助的时候不计较、勇担当,在肖亚文问她的打算时,她心系农户,担心公司停了,农户没了事做,连累了农户。在肖亚文想要入股格律诗时,她提出要肖亚文等官司打赢之后再入股,担心连累了肖雅文。在肖亚文分析了官司的俱体细节后,她便把自己的董事长让给了肖亚文。这个世界往往就是那么的神奇:“不想得到的人得到的更多,想要得到的人反而失去的更多。”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powr1ozikk0.jpg
最后,引用剧中丁元英的一句话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腾虎咽,是觉悟。格律诗扶贫是不治之治,………跟你们乐圣化点缘而已。”剧中的王庙村人虽然依靠运气暂时改变了命运,但这个运气的周期是有时间限制的。正如剧中丁元英说自己的私募基金一样:“有开张就会有倒闭,规律!”至于王庙村在格律诗的依托下能走多远?或是说王庙村本身能够走多远?就取决于他们本身在这件事上悟到了多少。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和心性以及格局、不能随着自己和财富增长而增长?那么他到最后、依然会因为自己的认知匮乏而还给社会。就如同叶晓明,虽然成了格律诗的总经理,但他的思想觉悟依然停留在小老板的层面上。“乐圣”事件并不是真正剥夺他“多余财富”的主凶,只是个加快了剥夺他“多余财富”的导火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0/16/dbx3540civz.jpg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需要觉悟!正如本剧的开头,肖亚文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够让你思考、觉悟,这就够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懂《天道》,从新认识自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