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5-27 16:03:30

【原】种芹人曹霑画册第二幅:《芋艿》暗喻黛玉的倾城与薄命

作者:张惠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7/16/ly52fua5uij.jpg
第二幅绘为芋艿。钤一长方印,画中印章为“写意”二字。附题行书七绝:明末福建女诗人王虞凤《春日闲居》:浓阴柳色罩轻纱,风送炉烟一缕斜。庭草黄昏随意绿,子规啼上木兰花。落款题名为“絅斋闵大章”。后钤白文“闵大章印”、朱文“元音”方印。引首钤“汶水”长方印。
第二幅《芋艿》暗喻“黛玉”。对于第二幅《芋艿》为何曲折地代表黛玉,沈治钧先生曾经结合第二幅的题诗“浓阴柳色罩轻纱”做了推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7/16/1qnydxtcue5.jpg

曹雪芹告诉闵大章,王虞凤是林黛玉的一个历史原型。闵获此机密,必定印象深刻,不至轻易淡忘,读到《春日闲居》的时候当然别有会心。及至为画册题诗,目睹芋艿,遂兴联想(芋艿→香芋→“香玉”→林黛玉) ,于是据宁俭堂本俞辑抄写出《春日闲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7/16/4dgwe4zfyya.jpg
笔者认为,回到《红楼梦》文本,曹雪芹也曾将黛玉曲折地和“香芋”建立了联系。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因林黛玉才吃了饭就睡午觉,怕她睡出病来,所以编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来替她解闷儿混过困去。小耗子说自己要变成一个香芋混进香芋堆里偷偷搬运,谁知摇身一变却变成一个最美貌标致的小姐,围观的众耗子都说变错了,小耗子现形说,“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香玉呢。”黛玉娇嗔宝玉是在编排自己,宝玉辩白说是因为闻到黛玉身上的香气想到的故事。实际上,“香”指“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芋”谐音了林黛玉的“玉”,其推导方式为:林黛玉→“香玉”→香芋,因此,《芋艿》一图和《红楼梦》原文对看含有林黛玉人物元素。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7/16/jeecjaqhrew.jpg
另外,“香芋”还是黛玉的“薄命”之兆。在《红楼梦》中,虽然明确提到了宝钗、黛玉和鸳鸯都有香味,例如对于宝钗,“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对于黛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对于鸳鸯,“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但是宝钗是“冷香丸”的药香,鸳鸯是脂粉香,因为同时宝玉还说让鸳鸯把嘴上的胭脂赏他吃了,唯有黛玉是真正的体香,而且正因这体香宝玉才编出了这个“香芋”的故事,“我因为闻你香,忽然想起这个故典来。”然而,体香听来风雅,却并非佳兆,古人认为这是薄命夭折之相,李渔《闲情偶寄》指出:
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结自胞胎,非由熏染,佳人身上实实有此一种,非饰美之词也。此种香气,亦有姿貌不甚较艳,而能偶擅其奇者。总之,一有此种,即是夭折摧残之兆,红颜薄命未有捷于此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7/16/oj0j5darbl4.jpg
因此,曹雪芹唯独赋予黛玉“体香”,也是伏下了她早夭的伏笔。因此,这幅《芋艿》也双关暗喻了黛玉的倾城之色与薄命夭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种芹人曹霑画册第二幅:《芋艿》暗喻黛玉的倾城与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