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1-3-14 16:52:20

春节手抄报资料:山东年俗

  说起地方传统文化最具有特色的要说山东年俗了,下面一一介绍:
  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贴年画、春联:
  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
  过小年
  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地区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共2页,当前第1页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手抄报资料:山东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