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1-1-20 17:58:21

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曾刊载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4年第5期的案例:一位初一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 ?, A学生的答案是“9”,老师一看:错了!于是马上请B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2”,老师便请他讲一讲算法:……,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对给出错误的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那位学生说: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计算是初一代数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把握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各老师在例题教学方面可谓“千方百计”。例如在上完有关幂的性质,而进入下一阶段——单项式、多项式的乘除法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的两个例题:
    (1)请分别指出(—2)2,—22,—2-2,2-2的意义;
    (2)请辨析下列各式:
    ① a2+a2=a4   ②a4÷a2=a4÷2=a2
 ③-a3·(-a)2 =(-a)3+2 =-a5
 ④(-a)0÷a3=0      ⑤(a-2)3·a=a-2+3+1=a2[*]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学生易错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