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1-1-20 17:56:04

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id="fontzoom" style="word-break:break-all;Width:fixed">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毫无疑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一、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类型
    在政治课教学中,优化教学语言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首先应了解什么样的语言是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才能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语言。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以下几种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生活化的语言:这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但在政治课堂上很少出现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因其出现的频率较少,所以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哲学常识中,讲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这上框题时,为了引出贝克莱的思想,我故意说道:“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国一位名人――小贝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学生一听,咦,球星贝克汉姆怎么跑到政治课上来了?兴趣顿时大增。
    2.艺术性的语言:这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类型,也是最易触动学生心灵的语言类型,是完成政治课的情感教育目标的最佳工具。例如,在讲到正确对待货币这个内容时,我用一首小诗来作结尾,使得学生的情感在艺术享受中得到了升华。
    3.幽默性的语言:例如,在一次试卷分析课上,当讲到“居民用的自来水是不是商品时”,针对部分同学的错误,并为了防止出现普遍存在的习题课上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我说道:“这道题有些同学判断错误,大家是不是觉得,自来水嘛,自己跑来的,当然不是商品喽?”同学们一听哄然大笑,课堂沉闷感一扫而光,一堂讲评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很好地完成了。
    4.形象化的语言: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讲出来的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把要讲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货币的职能时,我在给学生讲述《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故事时,自己加入了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形象地勾画出了一个视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使得学生立即便兴致盎然。
    5.逻辑性的语言:即用严谨地推理方式来讲授教学内容。因为,在学生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政治课的知识都是泛泛而谈,似乎缺乏严谨性,所以当教师把教学内容用逻辑性的语言讲出来时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通货膨胀问题,我就是用数学中的推理方法,来一步步地推出来的,并结合大量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6.非语言的语言:即用言词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肢体语言和沉默。有时,非语言的语言能起到语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同学一直低着头在摆弄什么东西。我就突然停止下来,目光直视那位同学。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惊奇地对望着,那位同学也惊慌地抬起了头,接触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图,便自觉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课堂上。这样,既纠正了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又不致于影响课堂进度,同时,避免了直接地言语批评会伤害学生自尊的可能性,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教师应如何掌握这些语言类型:
   1.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接触的事物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区别。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学生所想、所求、所好,就只有与学生多交流。但这种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训话式的交流,而是真正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接触到学生的生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活语言。记得以前我曾听到学生多次说到什么“bf”“gf”,自己想了想不懂什么意思,就去问学生。他们就笑我孤陋寡闻,然后认真地向我解释“bf”就是boy friend“gf”就是girl friend。我想如果教师并不是真正抱着求知的心态去向学生请教,学生是不敢如此坦白地。
   2.博闻广识,加强自身修养:要真正掌握语言的艺术,提高政治课的魅力,政治课教师应当是一位博采多学的知识杂家。除了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修养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素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在前面提到的幽默性的语言、艺术性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非语言的语言等,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从文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等各门学科中去获取。
    三、语言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创设问题情境:语言是形式,教学是目的,语言艺术的运用是服务于教学目的的实现的。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类不同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到求知的最佳状态中。例如,在讲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时,上课之前,我故作神秘地拿出两张纸币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同学们一看,兴致非常高,七嘴八舌地答道:“货币”“钱”“纸币”。我继续问道:“这个东西有价值吗?”学生一顿,说:“当然有价值了,要不然它怎么能买东西呢?”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同学们一听傻眼了,这怎么可能?就这样,他们带着疑问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新课地学习中。共2页,当前第1页12[*]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2.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营造轻松课堂气氛:教学实践证明,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就比较高。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说,这一点显得尤其突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来有意地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哲学常识中讲到感觉与抽象思维时,我跟学生开玩笑说:“假如,现在我们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孩子时都脱口而出说:‘哇,好漂亮的女孩子!’,那我们的这种意识属于哪一类意识呢?”同学们都笑着回答说:“感觉”。“那么,经过一那时间的接触之后,我们又说:‘她的心真好,真是一个好人!’,这种意识属于哪一类呢?”同学们继续大笑着回答说:“抽象思维”。一个简单的玩笑,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3.自觉运用语言艺术展示妙手偶得的教学机智: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在学生的反作用下,每位老师都曾经历过课堂上的灵光一现,似有所得,但有时苦于自己语言的束缚,感觉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如果教师平时注重语言艺术的积累,就可以巧妙地把这种灵感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并传达给学生,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博学,又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教学机智。记得在我第一年走上讲台,讲到商品的价值时,有位同学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人有没有价值?”。我答道:“那你想想看人是不是商品?”他说:“人是商品,现在有很多贩卖人口的。”说实话,我在课前并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看着咄咄逼人的学生,我灵机一动,回答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我国刑法中的一个叫做贩卖人口的罪名呢?”同学们都点头称是。我说:“这说明贩卖人口是违法的,为什么违法呢?就因为人是不能作为商品被买卖的。”这样,学生的这个问题就被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解决了。
   4.善于运用诗歌、故事、寓言等语言形式来诠释知识点: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说,因为有很多知识点书上都写得很明白,学生也都能看得懂,如果教师再花功夫去从理论上进行解释,最多只能是照本宣科,既没有必要,也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我们不妨运用一些诗歌、故事等说明,这样既可以点缀课堂,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商品经济的类型中的小商品经济时,我运用《琵琶行》中的:“商从重利轻离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封建时代,商人地位的低下和商品经济的从属地位。在哲学常识中,讲到“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时,我并没有给学生讲什么道理,而是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神学者,到处宣扬上帝是万能的。有一个智者问他:“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都不能举起的石头?”神学者说:“上帝是万能的,他当然能造出来!”智者说:“这块石头连上帝都不能举起,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学者一听,连忙说:“如果这样的话,那这样的石头上帝不能造出来。”智者说:“如果上帝连一块石头都不能造出来,你怎么还说上帝是万能的呢?”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不禁哈哈大笑,在笑声中他们就认识到了有神论的荒谬性,坚定了无神论的信念。
   5.把握运用各类语言的恰当时机:如前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它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避免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大量地堆砌华丽的词藻,或者是给学生讲过多的笑话和故事,结果,使得政治课变成了“文学赏析课”、“故事会”或者是“笑话课”。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背离了运用语言艺术的目的,是无法实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的。因此,教师在积累了大量的各类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把握运用各类语言的恰当时机。例如,在讲到商品的价值量这一内容时,因为它比较抽象,对刚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这时我们就不能使用文学的语言或是艺术的语言,而只能使用逻辑的语言,来使学生感受到经济常识严密的逻辑性。而在政治常识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多运用生活的语言、艺术性的语言来淡化其刻板性,枯燥性。例如,在讲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的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的,我向学生讲了一件我在大学时遇到的一件事,当时我的一位老师是市人大代表,我们学生对系里的某些不合理的做法不满,就向她反映了我们的想法,结果,老师充分地运用人民代表的权利,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学校提出意见,很好地维护了学生的利益。这样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和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使得抽象的理论贴近了学生的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的。
    古人云:“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丰富多彩的情感要靠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政治课教学具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来为自己服务的独特优势,而优化课堂语言以增强政治课的可亲近性,对提高政治课的魅力,改变政治课的形象来说又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政治课教师都应努力发掘自己的语言特色,运用语言艺术来优化政治课教学。
参考资料:
   1.王耀堂:《浅谈政治课的教学魅力》《政治课教学》2003。6
   2.周林:《政治课的情感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3

共2页,当前第2页12[*]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