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1-1-20 17:53:59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反思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要把孩子从狭隘、禁锢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玩中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自然地渗透审美教育,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得以在乐中学、玩中创呢?以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八课音乐欣赏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课堂实录片断一:(创编活动——让孩子用第三乐句的旋律,听一听、想一想、唱一唱、动一动,根据自己的设想创编歌词。)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歌里是怎样夸我们的小手的。
(生)边听边自由随歌词做简单动作。
师:刚才歌里唱的呀都是咱们小手能做的事。听听我是怎样唱自己这双手的——转手绢呀、打打球呀、画铃鼓呀、小鸟飞呀。(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师:你们能不能也用这句旋律把自己小手会做的事情唱出来呢?来!和你的小伙伴合作、或者自己独立完成都可以。
(放音乐,学生和小伙伴自由创编歌词。)
师:都编好了吗?谁最勇敢,先来展示展示?
(生A)写写 字呀 |打电 脑呀 |洗洗 脸呀 |刷刷 牙呀|(先说一说,再跟旋律唱)
(生B)我是和其他三位小伙伴一起编的——洗洗 澡呀 |梳梳 头呀 |擦桌 子呀 |扫扫 地呀|(四名学生逐个按顺序边演唱边做动作。)
师:大家编得真好!我要用歌声表扬你们。(第四乐句)
33 532 | 1261 | 235 | 20|
自 己的 事 情 自    己   做,自己做 。
(生)自由跟着唱。
师:哟,很多小朋友都想展示一下,好,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夸夸自己的小手吧。
(生)随着音乐边唱边做简单动作
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带着一点疑问,听:怎样夸小手?带着第二点疑问,想:我的小手能做什么?继而唱一唱、演一演。巧妙的置疑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用第三乐句的旋律,把自己平时会做或做过的事情编成歌词唱出来,这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就是孩子们的乐趣。既符合了一年级孩子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激发、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在此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过程,体现了“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转变。更可贵的是,轻轻的一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或自己独立完成都可以”,照顾了全体学生,让有能力的学生独立创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
用乐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肯定学生,表面看是用歌声表扬学生,而更深层的用意是结合歌词渗透德育,让孩子在欢乐的音乐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与教育,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实录片断二:(二度创作、探究实践——随音乐发挥想象,丰富歌曲形象:给歌曲配上声响。)
师:小朋友唱自己的小手真好听,我想呀,如果能给这首歌曲配上一些声响,你猜猜效果会怎么样?哎,一定会更好听。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老师随机示范按节奏拍手、跺脚)
(生)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
师:哪位小朋友来试一试?
(生1)拍手拍肩—— X   X   | X   X X | X   X| XO |
(生2)拍凳跺脚—— X X X X | X   X   | X X X X| XO |
(生3)弹舌响指—— X   X X | X X X X | XX X | XO |
师:刚才这三位同学能跟着音乐给歌曲配上节奏不同的声音,真棒!
师:我想一定还有不少勇敢的小朋友想把自己编配的声响告诉大家,就请他们站出来表演吧!
(生)勇于表现的孩子们起立随音乐自由展示。
师:你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看法?大胆告诉你的伙伴们。(生)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我相信你们都能给歌曲配上合适的声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表现吧!
(生)愉快而热烈、单独或相互的敲击、拍手、跺脚……课堂上呈现出自主、互助的音乐活动场面。
反思:
  这是个二度创作的教学片断。老师很巧妙的设计“给歌曲加入声响”这个充满游戏乐趣的音乐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孩子们带着“加了声响的歌曲会怎么样呢”的疑问,带着浓浓的探索兴致,把生活中最熟悉的、玩家家式的行为:拍拍手、拍拍肩、跺跺脚、弹弹舌、打响指、敲一敲……等转化为音乐活动中的伴奏形式,完成了为歌曲配节奏伴奏的创编环节。我抓住了儿童感兴趣的、感情冲动的事物是未知的、高于自己生理发展的、能够掌握的知识这一点,巧妙置疑,创设思维情景和条件,把知、能、趣、思融为一体,使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得以统一。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反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