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小编 发表于 2020-7-26 19:49:5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出自哪里 周公吐哺的意思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非常有才学,是有名的政治家,又称周公,那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出自哪里,周公吐哺是什么意思呢?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非常有才学,是有名的政治家,又称周公,那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出自哪里,周公吐哺是什么意思呢?
          大部分人对“周公吐哺”熟知是从曹操的《短歌行》中了解的,其最后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最后两句成为这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强烈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心理,体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天下贤士都可归顺于他的门下。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于《韩诗外传》卷三,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句话的意思是,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在天下我的地位已经不低了;却还要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次饭三次把饭吐出来,为的是起来接见贤士,生怕失去天下的贤士。周公对待贤士的态度如此之高,后被很多将相之才所效仿,成为对待贤士的最高准则。
          周公拥有极高的政治理想,在周武王去世后,害怕心怀叵测的人对年幼的成王不利,一心辅佐未成年的周成王,在成王成年后自动回到自己大臣的位置上。
          一生对周王朝忠心耿耿,即使后来召小人诬陷,也一心一意爱戴成王,为周王朝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出自哪里 周公吐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