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6 01:32:06

教学日记二则

教学日记二则(精选3篇)
教学日记二则 篇1  (一)
  你举的例子真精彩!
  2004年9月6日星期一
  今天,我在五(1)班上“小数乘法”这一课。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安排了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13.5×0.7=,不少学生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是9.45。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这里的积还要比被乘数小呢?肯定结果错了。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都怔住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学生是受了原来学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影响。而这个小数乘法的计算“秘密”我打算下节课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怎么办?这时,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抢着站起来。他叫罗盾,是大家眼里的“后进生”,他急切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卖水果,如果是13.5元一斤,一个人只买0.7斤,不够一斤,所以就不到13.5元,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精彩的例子!我一下子就像发现了金子一样,喜不自禁地表扬了他。顺势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中,积有可能会比其中的乘数小。并且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题: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小?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两句话。
  一句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
  另一句是:发现每一个孩子!
  (二)
  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
  2004年10月15日星期五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在练习设计环节,我照样安排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以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题是这样的:“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受“方向相反”条件的影响,做成了44.5×3-38.5×3。
  学生出现这样一个错误,说真的我开始在备课时没有想到。如果仅仅简单地让学生订正了答案就完事,学生肯定不会理解得很透彻。所以我临时改变继续做下一个练习题的决定。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是44.5×3-38.5×3,而是44.5×3+38.5×3?首先,请2名学生上台表演,明确两辆汽车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际观察,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运动方向虽然相反,但实际是求两车的路程之和。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假如算式是44.5×3-38.5×3,题目应如何改变?经过讨论得出方案:①问题改变,改成“甲车比乙车多行多少千米?”②改变条件,改成“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出。”这样的改变,就变成了求两车的路程之差。
  经过这样的辨析,不少学生都会心地点了点头。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彩源于生成!
教学日记二则 篇2  2005年9月5日 星期一
  隐藏于日记中的“兴趣”
  都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学生们只为应付而写的流水帐式的日记,我曾不止一次苦苦思索:兴趣在哪里?又怎样才能找到这位“老师”呢?
  今天,我照例收缴学生的日记。终于,我找见了踪迹——那就是在大多数同学的日记里,几乎每页都形象逼真地画着花草云蝶等图案,有的还专门辟出一块页角来写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见此,我不禁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学生把日记装潢一下,看起来就像一张精美的手写报纸呢?不妨试一试,说不定他们对此真的会很感兴趣。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学生。果然,他们不但欣然接受,而且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二天上课,我竟真的看到几个学生用大算草本制写的手报日记,楷体小字工工整整,版式设计别具特色,内容丰富不拘一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我大加褒赏,并公示全班,轮流传阅,以期星火燎原之效。果不出所料,全班同学都起而效之,并力求新颖充实,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说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似乎只在一刻之间,学生们就对写日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思想认识,不再把日记看作是收藏秘密不许外看的小匣子,而是当成展示才能晾晒青春的芬芳园地。这不能不让人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感觉和境界。
  如果说为学生们寻找兴趣是写好日记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延续并发展这个兴趣则无疑成了难点。事事皆有源,我当然明白,这还得从日记本身入手。只要对其稍加观察研究,就不难发现多数日记虽表面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因缺乏真实而显空洞。针对这一点,我在班里连续搞了几次展览与评比,重在看谁的日记实在而吸引人。这就使他们意识到单单形式美是不够的,只有内容的真与诚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光顾。于是他们开始敞开心扉坦白自己,细心观察体会身边的一切,叙述描写周围多彩的生活,一改往日干巴巴无味的应付,不再是满纸假大空和流水帐。通过竞比日记,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支持。面对此情此景,我则沉浸在波伏浪涌的欣慰与兴奋之中,忘情欣赏,自我陶醉。
  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语文。就目前而言,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就趁热打铁又连续搞了几次大型的阅读与欣赏,重在突出日记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这就又使他们意识到有了真诚也还是不够,还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夫和必要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世界比较艺术地展现出来。值此,学生们才把目光转移到书本上,开始进行大量的有目的猎取性阅读,完成了从写日记到学语文的基本过渡。他们即忙着研读教材上的文章,又广看课外读物,吸取方方面面的营养知识,总结方方面面的心得体会,然后再把所有的收获以独特的方式编入日记,增加其含金量和可读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来读,随意欣赏品评,尽情流阅。
  直到这个时候,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才平生第一次真切感到写日记对于学语文的益处。这益处是看得见的,更是摸得着的。当然对我亦如此。于是课堂上,我不再象以前那样絮絮叨叨口干舌燥地说说讲讲,而是指点一二答疑解难,好不痛快淋漓;学生们也不再如往常那般在苦口婆心轰轰赶赶下读书写字了,而是主动出击四面开花,尽显学子本色。语文课堂开始有了一种和谐欢活向上的气氛,教师的工作方向与学生的努力方向在这里达到了一致!
  再后来,我发现局势就有点控制不住了。这不仅仅表现在学生们把日记当成抒发情感、描绘生活、表达观点的主阵地,突破传统意义向更高更广的方向发展,更主要的是经过积极的进取学习,他们的观点精辟而深刻得令我震惊,他们提出的问题令我难以回答尴尬无比,他们涉猎的领域令我望而不及惊慌失措。我开始感到自己的文化呼吸越来越急促,教书步履也越来越艰难。这使我从自我欣赏与陶醉中猛然惊醒过来,开始一面硬着头皮微笑着进课堂撑门面,一面急不可待地暗渡陈仓多多读书学习。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确如此。我不知道自己把学生的兴趣逗引起来,这是教与学的相行益彰共同提高,还是引火烧身自讨苦吃。可是,不管怎么说,教书教到这等地步,咱老百姓高兴——
  因为我知道,那种种关于学习的所谓的“兴趣”,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2005年9月7日星期三
  乡村孩子的诗
  口语交际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正在开展“数字王国里的奥秘”交际活动,孩子们把搜集来的关于数字的故事、谜语、趣闻等张罗出来分享“数字大餐”。就在刚刚上课不久,一个害羞的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什么资料也没有找到,但是我写了一首关于数字的诗,行吗?”我友好地笑了笑:“好啊,快让我们大家一饱耳福吧。”这个孩子一字一板地读出了他写的诗歌——《数字王国》:
  有一天,我来到数字王国
  看到了许多奇妙的东西
  1、2、3、4......
  多么整齐的队伍!
  “1”笔直地向我敬礼
  “4”却举起了抗议的小旗
  地球的鼻子——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
  世界上瞩目的建筑——长城绵延12000华里
  中国的动脉——长江长6380米
  江苏省的身躯——土地面积是102600平方千米
  关于1+1就有无穷的奥秘
  我很想知道
  三明治、四合院、五羊城、六合彩 ......
  其中的数字的意义
  我听完之后,带头鼓掌喝彩。这个孩子唤起了我的灵感和激情,于是,我想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璀璨的瞬间,我为什么不释放他们呢?我没有刻意教他们怎样压韵,怎样立意等等,只是告诉他们:把你心里觉得美妙神奇的想法写下来,那就是诗歌。我又找来许多诗歌、散文让他们欣赏,成立了诗社。结果呢?孩子给了我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A生:鸟儿的叫声越来越少了,
  那是调皮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B生:躲进小屋,好象丛林里的鸟,好象深海里的鱼。
  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开始。
  C生:小时候我常常痴迷蝴蝶花下的熙熙攘攘
  常常忘记家的方向
  长大以后
  家成了我闭眼也能摸到的地方
  家是我温暖的鸟巢
  在我的梦里织下一片浓浓的绿色窗帘
  D生:池塘的水,你贪图安逸时,生命就停了。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世界就窄了。
  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借鉴冰心的诗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
  我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孩子可以写出这么美妙的诗歌,从三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我一直担任这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不懈地努力指导孩子写作文,可是总是不尽人意,可是,今天,我被感动了。我只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创作诗歌、展示自我才华的小小的机会,他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这么一来,让他们发现原来诗歌其实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孩子不会写作呢?
  9月19日星期一
  作文话“打假”
  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孩子在写假作文:我的同桌把钢笔借给了我,我感动地热泪直流......我一打听果然有假,假冒伪劣商品被打得落花流水是大快人心的事情,面对假冒作文,也一定要“痛打”不误!
  仔细看看学生的作文,说假话的现象比较严重,令人担忧。人物动辄流泪,内容千篇一律,思想瞬息巨变,打假不单单有“火眼金睛”,还要有“金箍棒”,小学生天性纯真,为什么作文要选假材、说假话、抒假情呢?无非是因为他们无真材可选,无真话可说,无真情可抒。以至于作文随意编造,交差了事。正如冰心总结的:他们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对此,我有以下点滴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在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抒发发自内心的感情的时候,往往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以往我们进行过多次作文教学实践,都取得了叫好的效果。所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社会生活和自然之中,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就是治疗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灵丹妙药吗?答案是否定的。用此“药方”需要“药引子”。首先,有必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则无力避免“往事成过眼烟云”。其次,作文是学生多种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平时的课堂内外,提高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功能,促使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能说出。再者,首先能感动自己的作文才能打动别人,所以学生在课堂外随便走走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善于引导他们发现大千世界的未来,应该善于发现能够激发学生美好情感的事情让他们来实践。试想,学生若激情喷涌而出,还会在写作时抓耳挠腮吗?
  二、既鼓励学生说真话,又让其明确文章高于生活并非编造。学生仅仅把自我实践作为写作素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见闻存入作文材料库,在写作时将材料加工、提炼、升华,是可以而且必要的。事实上,如果学生写出人人读后都不觉“对号入座”的文章来,这本身就体现了真实性。应该为情而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作文时选真材、说真话、抒真情的老师。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对作文由害怕到喜爱,才会不至于在作文时捉襟见肘到只能胡编乱造的地步。
  反省之余,我责怪自己的疏忽和肤浅,教学和指导作文一样,都应该踏踏实实,常做常新。今天的事情,也更加让我感受到“孩子是我的老师”的道理。
教学日记二则 篇3  今日感言:《雨铃铛》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短小新颖,识字量小,留有学生充分发挥的想象空间。低年级的学生乐于动手,喜欢画画、唱唱,喜欢用多种感官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畅想,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通过朗读诗歌和背诵诗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
  今日一得: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写字提出分层次的要求,使学生写字时总是有目标可以遵循,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推荐阅读:[*]教学日记二则[*]教学日记三则[*]《日记两则》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反思日记(精选3篇)[*]第24课《日记两则》练习题(通用14篇)[*]《日记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日记的教案[*]写日记教案[*]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日记二则(精选3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学日记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