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2-1-25 22:23:04

【原】惯性理论思维模型: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自我革新

一、    物理学中的惯性
在物理学里,惯性(inertia)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2/01/25/22/q3g5yxlio3f.jpg
如:人走路前面有坑的时候控制不住的跌下去,火车刹车后的在轨道上的继续滑行,汽车刹车后的连环追尾,飞机投弹在到达目标前就投掷,走路踩到绊脚石后摔倒,风扇断电后扇叶继续转动
二、    惯性理论的案例分析
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来讲,一种社会制度,在哪儿成功,往往会在哪儿被束缚住,我把这种情况称为“成功的诅咒”。惯性即惰性!
个人的惯性案例:
最典型的就是人到中年的危机,比如一个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一份传统行业的工作,经济收入来源也还不错,每天上班,处理一下自身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工作技能也还算熟练。
过了十年八年,他发现他所处的行业也经是夕阳行业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已经涌现了不少新的技术。于此同时,他所处的公司效益越来越不好了。
这时他很想转型,去学一门新的技术,但是新技术的学习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的,他尝试了下,发现很难适应,也很难改变以往技术对他的影响,由于新入门,收入也很低,又有车贷房贷,一家老小要养活。思来想去,就不得不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岗位,继续从事自己所熟悉的行业。等到公司效益严重下降的时候,自己被裁员了,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很难在找到其它岗位的工作了,收入也就一下子断层了,人到中年的危机就这样产生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2/01/25/22/joslxxojhke.jpg
这其中就有惯性的作用,我们一旦学会一项工作技能,从事了某个相关的工作,惯性会推动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的发展下去。
企业中的惯性案例:
模拟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即便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也很难投入资金用于数字电子产品,因为革自己的命是最难的。英特尔曾经主导整个PC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英特尔穿着正装而来,却发现参加的是一个化妆舞会。”
柯达胶卷一度在行业占有巨大优势,当数码时代来临的时候,受传统业务优势的影响,不得不维持其固有的发展路线,而转型的失败。
诺基亚手机,曾经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当职能手机Android 系统到来的时候,仍固守其原有的Symbian系统,最后手机业务一落千丈。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2/01/25/22/adadrhktp0x.jpg
线下发家的企业,在面对电商的大潮,常常不知所措,即便投入巨资,通常做得很一般。
这些在过去某个时代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作为产业制高点的掌控者,不少早早就为下一波产业变革做好了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能力定义产业未来方向。但是为什么在变革到来之时,这些企业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呢?
答案就是惯性使然,惯性使企业不自觉的沿着原有的技术路线不断发展前行,企业有时候想转型,发现惯性太大了,压根停不下来。就这样一旦有了新的技术出现或替代,传统的技术瞬间会被淘汰出局,并且会好不留情。
社会制度的惯性案例: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s Grand Question):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个世纪难题的一个解答是:
从秦朝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汉代独尊儒术以后,使得全国官僚治理体系思路统一、观念接近,这既提升了治理的效率,也抑制了新观念的发展,使得几千年来,由于惯性作用的推动,中国社会的管理制度就沿着这个路径不断的发展。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2/01/25/22/cj2fs3adhcn.jpg
而我国为什么能够建立起如此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跟我们独有的水利问题,比如黄河泛滥的频繁出现,需要集全国之力修建水利工程,集中资源治理,才能有希望解决水患问题,而如此庞大的水利网超出了任何一个封建领主的领地。这些问题不断的重复出现,惯性使然,人们也会过往的经验中,找类似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调控。
回答李约瑟问题的最佳答案大概就是:民族固有的基因惯性使然。基因就是根植在我们血液最深处的惯性,通过一代一代人,不断的影响和传承。
三、    思维定势中的惯性
惯性思维也称思维定式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指出谁是罪犯,大概不会犹豫吧?
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
一是思维模式,即通过各种思维内容体现出来的思维程序、模式,既与具体内容有联系,却又不是具体内容,而是许多具体思维活动所具有的逐渐定型化了的一般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二是强大的惯性或顽固性,不仅逐渐成为思维习惯,甚至深入到潜意识,成为不自觉的、类似于本能的反应。尤其表现在,要改变一种思维定势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认识,自觉的进行;其次要有勇气和决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2/01/25/22/gxz4vaehg0s.jpg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世界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它们会时刻影响人们的思维。
a)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b)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防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类似于路径依赖,很难摆脱现有的优势和习惯
大量事例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
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是我们的思维惯性在作祟,只有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打破思维定势的案例: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在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四、    惯性理论思维的启发
惯性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儿童快速奔跑摔倒是惯性,我们开车刹后追尾是惯性,我们刷手机视频网页是惯性,股票下跌之后的持续下跌是惯性,我们的兴趣爱好是惯性,如跑步、打球、读书等,我们遇到问题从过往的经历中找经验是惯性,甚至一日三餐也是惯性,相信你定有不饿,但是到了吃饭时间,也会让自己去吃饭的时候......。
有了惯性思维, 可以很好的让我们避免由于惯性产生的一些不好现象。比如,我们知道刹车由于惯性的存在,车子会继续向前前进一段距离,这样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和前面的车保留足够的坚决,这样就可以防止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紧急刹车也不会产生追尾现象,给自己的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有了惯性思维,我们可以让好的习惯变得更好。比如跑步,我们可以让自己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就算我们想停下来,惯性也会驱动我们自发的去行动。比如读书,我们可以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让自己去读书,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自然的会产生惯性,到了一天的那个时间段,就算有时我们不想读书,惯性也会驱动我们自发的拿起书本。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2/01/25/22/gfrw0rozvoq.jpg
我们还要警惕自己的惯性思维,有时候环境变了,条件变了,我们还从过往的经历中去寻找经验,死搬硬套,不打破思维定势,就很容易造成损失。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某个时候的某个地点,一只兔子撞死在了树桩上,而捡到的那个人,由于思维惯性,以为每天都会这样的好事,结果什么事不做,天天守在树桩旁。
在比如:刻舟求剑的故事,一个人坐船把剑丢到河里了,他不是立即跳水去打捞,而是在船上刻了个记号,等以后从船的记号的位置在找人下水打捞。可能在他的记忆了,他一直在岸上生活,从哪里掉了东西就可以回到那里去捡。然而,到了河里,船一直在行走,条件和环境都变了,他的思维惯性还没有变,不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结果可想而知。
同时,在自我的成长过程,我们更要警惕惯性思维对我们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能库,不断的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敢于自我革新,这样才能让我们避免陷入单一技能和旧思维的惯性影响,避免让自己陷入人到中年的危机。
这就是惯性理论思维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有了惯性理论的思维,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惯性。惯性理论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让好的变得更好,让坏的可以被规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惯性理论思维模型: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自我革新